您的位置: 主页 > 健康园地 > 放疗知识 >

后装治疗的由来

发布时间:2022-06-01
        我们都知道,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、放疗、化疗,另外,还有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等,大家对手术、化疗了解的都比较多,但对放疗,乃至放疗中的后装治疗,了解的并不多。
        放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,例如,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就是以放疗为主,并且经过有效的放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。宫颈癌的放疗包含外照射放疗和后装治疗两部分,外照射放疗就是我们俗称的放疗,那后装又是什么呢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后装治疗发展的演变过程,以及期间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。
        在1896年,法国物理学家亨利.贝利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。
        在1898年,居里夫人发现了“镭”元素。
        镭元素的发现很快被用于当时被认为不治之症的宫颈癌的治疗,在1903年,Margaret Cleaves报告用放射源“镭”治愈了两例宫颈癌患者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,治疗的人数多,疗效好,经验丰富。
        但是,最初的治疗是粗糙的、简陋的。当时的镭治疗,是医务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,夹取放射源,置入肿瘤组织中,并且患者需要携带放射源数天的时间。因此,在治疗的过程中,患者需要长期卧床,保持一个体位,不方便移动,日常生活也大受影响,同时为其治疗的医务人员以及照顾患者的家属也遭受到了辐射。特别是从事放疗工作的医务人员,因为长期的射线接触,而使得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。比如,著名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由镭所致皮肤烧伤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;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居里夫人,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,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。长年受职业曝射的人员疲倦、乏力、失眠、情绪不稳、月经失调、提前绝经,有的出现外周血象改变、染色体畸变,甚至肿瘤。而在长期的放射治疗发展演变过程中,有一大批不知名的放疗医务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        时间来到了1950年代,为了医务人员的安全,也为了近距离放疗的安全有效的实施,美国纽约纪念医院Henschke,提出了后装技术。
        早年的后装技术,是指先把不带放射源的治疗容器置入治疗部位,然后再通过手动控制,让放射源通过连接管道到达治疗部位。现代的后装治疗步入了三维治疗时代,不仅在防护上进一步加强,把手动控制改为了电脑控制,同时引进了CT或磁共振影像定位,增加了治疗的精准性,治疗结束后,在电脑控制下放射源自动退回放射源储存器。治疗时间短,治疗期间均有防护隔离措施,治疗结束后,患者体内也不会携带放射源,自然也不会有射线的产生,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放射损伤,无需和周围的人隔离,也无需和孕妇、小孩隔离,可以保护照顾患者家属的健康。
        后装治疗的发展也大大的提高了宫颈癌的治愈率。I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%以上,III期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也有60%左右。
 
 
放疗一区 李美丽
   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意见反馈 院长邮箱 人才招聘 OA 官方微信
    官方微信